李吉甫、裴垍和中书省的其他官员搞得焦头烂额,忙的是团团转,他们又去找来李绛、程异、元稹商议。
程异属于财务类官员,在朝廷中地位不高,不敢出来吭气。元稹倒是有几分胆识,想去跟那些人理论理论,李吉甫又怕他年轻气盛闹出乱子,没让去。
李绛态度暧昧,他本是和李吉甫、裴垍先后考中进士入朝,也是有些能力,但是李吉甫、裴垍更被李纯赏识,当上了左右丞,自己这次却只能平调尚书,心里不太服气,加上他和李吉甫不太和,干脆冷眼旁观看不说话。
李吉甫、裴垍没办法,只能入宫,把这些情况汇报给李纯。
李纯本来预计可能会有一些异议,但是听到反映意见这么大时,也是出乎意料。
李纯心里那个气呀,自己要办那么多事,需要新的部门和大量人员来做,自己不想辞去旧人,重招新人,本来是想给原来的那些人留个饭碗。没想到这些人根本不领情,还想赖在闲职上过舒服日子,简直是岂有此理。
李纯真想像明朝皇帝那样,把闹事的大臣集中起来打板子,让他们受点磨难,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确实也有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应该想个综合解决的办法。
于是,李纯和李吉甫、裴垍一起,对大臣们提出的意见逐个分析,拿出几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减少不必要的阻力。
首先,太府寺正卿崔右甫等人反映的意见也有其合理性,太府寺、光禄寺、将作监均有很多服务皇家的职能,虽然自己生活节俭,但是皇家的财物也要有专人管理,皇家膳食和赏赐事务也要有个明确的去处,应进一步厘清各部门的职能。
李纯决定把太府寺的职能进行拆分,设立太府司,归入枢密院,负责皇家的钱财物资的管理,属于国家的物资管理职能全部划入户部,光禄寺关于皇家膳食部分归入内侍监尚膳处,取消匠作监、少府监为皇家制作赏赐用品的职能,由内侍监负责采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