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林凡,欢迎回家

        1994年4月中旬的北京,春寒尚未完全褪去。

        胡同里的国槐刚抽出指甲盖大小的嫩黄新芽,风掠过灰瓦时还带着几分凉意,但位于东四头条的苏家四合院,青砖缝隙里已飘出勾人的饭菜香——

        这是苏家每季度一次的家族家宴,既是亲人团聚的契机,更是这个扎根北京数十年的世家,在时代浪潮中梳理秩序、传递认可的隐秘场域。

        当正厅那盏1960年代产的水晶吊灯被点亮时,直径两米的红木圆桌已按老北京世家的“尊卑长幼”规矩排定座次。

        这张圆桌是苏老太爷苏定方1978年从荣宝斋定制的,桌面采用东南亚进口的小叶紫檀,桌腿雕刻着“松鹤延年”纹样,

        1994年时市值已超10万元,相当于普通职工近20年的工资总和。而这种座次安排,绝非单纯的礼仪讲究,每把椅子的位置、与主位的距离,都无声映射着苏家成员在家族中的身份权重与权责分工。

        座次里的家族秩序:1994年的身份与时代责任

        苏老太爷苏定方端坐主位,身下那把酸枝木太师椅的扶手已被岁月摩挲得泛出琥珀般的温润光泽。

        椅背上暗刻的“万字纹”里,藏着一组细微的“常委专属”工艺标识——

        1980年代他任职领导时,北京木器厂特意按“部长级以上家具标准”定制,全国同规格的椅子仅七把,如今另外六把分别在三位老同事、两位老部下家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