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牛奶还不是家家都能喝上,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奶消费量只有6.4公斤,乡镇更低,镇上只有两家杂货铺有货,货源来自县城的乳制品厂,每天限量供应50袋。
林凡每次进货都要凌晨4点起床,骑着自行车去县城的乳制品厂门口排队,单程要走1个半小时,遇到雨天路滑,就要走两个多小时,生怕来晚了卖光。
笑笑总舍不得一口喝完,会把袋子捏在手里焐着,等牛奶温了再小口抿,最后还会把袋子反过来,舔掉粘在里面的奶渍——
她知道这袋牛奶要花掉爸爸卖3根冰棍的钱(当时奶油冰棍5毛钱一根,水果冰棍2毛钱一根)。
旁边的大大泡泡糖装在透明罐里,1毛钱一块,罐身上印着“超大大泡泡”的红字。这泡泡糖是1992年才从国外引进的,在乡镇还是新鲜玩意儿,孩子们都馋。
林凡总趁她放学偷偷塞两颗在她口袋里,看着她嚼出比脸还大的泡泡时,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星——
有次泡泡破了,粘在她头发上,林凡用了半瓶植物油才洗掉,之后笑笑每次嚼都小心翼翼,怕又浪费油。
最上层摆着几盒雪花膏,白色的瓷瓶上印着朵白兰花,是去年过年他花2块8毛钱买的“美加净”,在当时算“贵价货”。
供销社里便宜的“友谊”牌雪花膏才1块5,可他记得苏晚晴以前就用“美加净”,说这牌子的雪花膏不油腻,冬天涂脸不皴。
女儿总说“闻着像妈妈的味道”,每次只用指尖蘸一点点,涂在小脸上轻轻揉开,还会把瓶子盖紧了放进自己的小抽屉,怕用快了就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