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林凡与笑笑的小城日子
深秋的风掠过北方小城的柏油路,卷起几片枯黄的杨树叶,打着旋儿落在供销社的铁皮屋顶上。风里裹着街头的吆喝声——
“烤红薯哎——热乎的!”刘大爷的嗓子带着烟火气,从街角飘过来,混着粮店门口“粮票兑换最后三天”的红色标语,把1993年的日子揉得软乎乎的。
小城还没褪去计划经济的余温,主干道上最多的是二八自行车,车把上常挂着网兜,里面装着刚换的面粉;
绿色铰接式公交车“哐当哐当”驶过,车身上刷着“平价汽油供应点”的广告。
百货大楼是全城最气派的建筑,门口的广播里循环着《走进新时代》,林凡昨天就是在这广播声里排了十分钟队,在三楼“儿童专柜”给笑笑买了中华牌蜡笔。
那会儿儿童文具选择不多,中华牌蜡笔以颜色正、不易断成了家长首选,米白色纸套上印着红色的“中华”二字,拆开时飘出的新蜡奶香味,沾在笑笑的羊角辫上,绕了一路都没散。
动物园离小城中心有三站地,去的路上要经过修鞋匠的摊位,老鞋匠敲着钉子吆喝“修鞋——钉掌喽!”,锤子声敲在青石板上,和自行车的铃铛声撞在一起。
1993年的小城动物园规模不大,拢共就十几笼动物,老虎和大象是“镇园之宝”。那天笑笑趴在老虎笼前看了足有二十分钟,看老虎甩着尾巴扫过笼底的干草,溅起的碎泥点落在她蓝色灯芯绒裤子的补丁上——
那补丁是林凡用她妈妈留下的碎花布缝的,针脚有点歪,却洗得发白。
后来她跟王猛叔叔说“溅了一裤脚的水”,其实是把泥点说成了水,小孩子总爱把经历说得更热闹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