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左胸口绣着的浅棕色小熊,耳朵上松了两根线头,风从仓库裂了道缝的玻璃窗钻进来,带着沙尘,线头就轻轻晃,蹭到旁边的纸箱发出“沙沙”声,像在尖着嗓子嘲笑他的疏忽。
这批货本该是3-4岁孩子穿的100码,林凡2月15日跟工厂对接时,特意连续发了3次尺寸参数表,还打了两通电话确认,工厂客服在电话里拍着胸脯说“已确认,
按此生产,保证没问题”,声音大得能听见电流杂音。
结果3月初收到货拆开一看,全做成了80码,实际只够2岁幼儿穿,袖口还短了3厘米。
他急得找了邻居家2岁的豆豆来试穿,孩子套上外套举胳膊时,袖口直接缩到了手腕上面一厘米,嫩红色的手腕冻得发僵,还起了两个小疹子。
豆豆皱着眉往回缩手,奶声奶气地喊“冷,扎”,林凡赶紧把外套脱下来,指尖摸过孩子的手腕,凉得像冰,心里也跟着沉了下去。
每天进店的30多个顾客里,十有八九是捏着衣角比对孩子身高的妈妈。有位穿米色风衣的女士,怀里抱着2岁半的儿子,孩子裹着件鹅黄色的小棉袄,手里攥着个塑料小汽车。
女士蹲在货架前,手指反复摩挲外套的面料——那是林凡特意选的新疆长绒棉,摸起来像揉着晒干的云朵,比普通棉料每件成本高12元。
她的指甲修剪得整齐,涂了层淡粉色指甲油,摩挲时会轻轻捏一下面料,确认厚度。
“宝宝试试好不好?”
她把外套往孩子身上套,孩子的胳膊刚塞进袖子就皱起眉头,小嘴撅得老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