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啊,这衣服是便宜,可上次买的那件,洗了一次就缩得穿不上了,孩子哭着说同学笑她衣服变小了。”
她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无奈,“我们不是舍不得给娃花钱,是怕买着‘看着省钱,穿了闹心’的——要么磨皮肤,要么线头勾住头发,要么穿两次就变形,最后还是得扔,反倒亏了。”
林凡看着孩子委屈的模样,又摸了摸那件尾货卫衣的粗糙面料,忽然想起前几天李姐来退货的场景:
她攥着一件起球的外套,眼圈红红的,说孩子穿着去幼儿园,被小朋友说“衣服旧旧的”,回来就不肯再穿了。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县城家长要的不是“便宜”,是“值当”——是孩子穿得舒服、体面,是衣服能经得起洗晒,能让孩子穿得久一点。
他把那件尾货卫衣从货架上拿下来,塞进角落的箱子里。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货架上几件他特意找工厂定制的纯棉T恤上,面料柔软得能裹住指尖,领口的螺纹紧实有弹性。
林凡忽然下定决心:要打破低价魔咒,就得先跳出“尾货圈”——得找靠谱的工厂,做真正让家长放心、让孩子舒服的衣服,哪怕利润薄一点,也比看着孩子委屈、家长无奈强。
他花了两周时间,把苏州、无锡的童装代工厂跑了个遍。
六月的江南总裹着黏腻的暑气,他的球鞋鞋底磨出了浅沟,帆布包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工厂地址、面料成分、检测报告编号,页脚还沾着工厂车间飘来的棉絮。
最后站在苏州工业园区顺和服饰的大门前时,他攥着被汗水浸软的笔记本,终于松了口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