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说着,又从衣架上展开一件刚做好的米白色童装,指着领口说:

        “你看这领口,我特意加了双层棉,孩子穿的时候不勒脖子;袖口用的是松紧带,洗了不会松垮。

        钱老西的衣服就算卖得再便宜,用的是等外棉,里面还掺了化纤,洗三次就硬化,还起球,顾客穿两次就知道不好了,迟早会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

        王猛捏着布料样本,感受着手里的柔软,又看了看那件童装的细节,胸口的火气慢慢降了下去,点了点头:

        “哥,我听你的,咱们不跟他一般见识,就用品质说话!下次他再造谣,咱们就把质检报告和面料样本摆出去,让大家自己看!”

        2018年的中国县城童装市场,正深陷“低价内卷”的泥沼。

        据中国服装协会当年数据显示,县城童装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其中65%的份额被义乌、广州等地的低价尾货占据——

        这些尾货多是库存积压款或简易加工品,成本极低但质量堪忧,甲醛超标、面料起球是常态。

        彼时县城商业街的童装均价,短袖普遍35元、外套60元,可钱老西却凭着义乌尾货的成本优势,把三家门店的橱窗贴满“短袖19元、外套39元”的红底黄字标语。

        他的货源每件成本比正经厂家低40%,单件短袖成本仅8元,靠着“赔本赚吆喝”的低价策略,硬生生抢下整条街60%的客流。

        跟着降价的小商户们很快陷入绝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