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风雨欲来

        营业执照用塑料相框裹着,挂在棚子中央的木梁上——

        那相框还是林凡去年冬天从城南旧货市场花五块钱淘来的,是最常见的茶色硬塑料款,右下角磕掉了一块漆,露出里面的白色塑料芯。

        他用当时家里仅剩的半管“两面针”牙膏补过,牙膏干了后泛着点黄,不凑到跟前仔细看,倒也瞧不出破绽。

        相框里的执照纸有些发皱,边角还沾着点当时办手续时蹭到的印泥红,是上个月刚办下来的。

        那是1992年,个体户的政策刚松了没两年,想办张正规执照比登天还难:林凡先是找巷尾的房东王大爷开经营场所证明,王大爷怕担责,他送了两斤苹果磨了三天嘴皮子才拿到签字;

        去街道办时,第一次缺“无犯罪记录证明”,第二次少“健康证”,跑了三趟才把街道的章盖下来;

        到区工商局,窗口的办事员又说他的申请表填错了格式,让他重写,最后还是托了常来买烟的李干事帮着在科长面前说情,才凑齐所有材料——

        经营场所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健康证、申请表,前后折腾了小半个月,林凡的自行车胎都被巷子里的碎石子扎破了两次。

        如今执照上的红色公章,被棚子里常年不散的油烟熏得淡了些,边缘晕开一点浅灰,却依旧像块薄脆的盾牌,勉强撑着这半个月的平静——

        这是林凡在这条“哑巴巷”摆摊三年来,第一次敢把“合法经营”四个字摆到明面上,之前他连秤杆都怕被城管收走,每天收摊比谁都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