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长江和嘉陵江上船只往来如梭,街道上充斥着各种口音的行人,以及不时呼啸而过的军车。

        对接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有总指挥部的指令,但重庆第二机械厂和长江金属结构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最初对这个“模块化”任务充满了疑虑和抵触。

        在第二机械厂的会议室里,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刘总工程师,捏着赵四带来的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

        “赵专家,不是我们不支持三线建设,你这个要求……太苛刻了!”

        刘总工指着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公差,“±0.5个毫米?”

        “我们厂里现有的设备,加工大型结构件,能控制在±2毫米以内就算老师傅手艺精湛了!”

        “还有这个连接板的平面度要求,这得要大型龙门刨床精加工才行,我们现在主要任务是为前线生产设备,哪有这个产能和精力?”

        长江金属结构厂的马厂长说话更直接:“赵同志,你们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不符合实际嘛。”

        “每个厂的情况都不一样,哪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标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