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来自钢铁研究院的副院长,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我看过报告里关于高性能合金钢冶金质量提升的部分。数据详实,案例典型,问题抓得非常准!”

        他推了推眼镜,看向赵四的方向,“非金属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分布不均、淬透性波动大,这三大难题,确实是制约我国重机、轴承、齿轮行业发展的瓶颈。”

        “报告里提到的炉外精炼、连铸、控轧控冷的技术路线,也是国际上的主流方向,符合技术发展趋势。这个方向,必须搞,而且要尽快搞!”

        他的表态,像是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面。

        另一位来自机床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立刻附和:“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这部分,我也完全赞同!我们现在高精度机床严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报告里提出的分阶段发展蓝图,从仿制消化到攻关功能部件,再到发展超精密工艺,思路清晰,步骤稳妥。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第七电子管厂的邵工也被特邀参会,他显得有些激动,声音微微发颤:“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封装、散热及寿命评价这部分,我最有体会!我们厂吃的亏太大了!”

        “环境硫污染只是诱因,根子还是材料纯度、封装工艺、寿命评价体系不行!报告里提出建立全过程可靠性保证体系,说到点子上了!这是电子工业的命脉啊!”

        几位重量级技术专家的接连肯定,让会场的气氛陡然转变。同为技术人员,他们才最明白这份文件的分量。

        科技司的官员频频点头,计划司那位处长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