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点头:“这个思路对头。可靠性是‘用’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建议在报告里明确,将此方向作为‘全链条可靠性管理’的试点。”

        对于“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赵四亲自执笔提出了一个分阶段的发展蓝图:

        “近期(1-3年):组织骨干机床厂(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昆明机床厂)对现有进口高精度坐标镗床、齿轮磨床进行测绘仿制和技术消化,重点突破精密主轴(动静压轴承)、高精度滚珠丝杠、光学分度头等关键功能部件的稳定制造。同时,在重点研究所(如北京机床研究所、上海机床厂研究所)建立精密加工工艺试验平台。

        中期(3-5年):攻关简易数控系统(如步进电机驱动、光栅尺反馈)在精密机床上的应用,提高自动化水平。布局超精密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如金刚石刀具刃磨、超精密空气主轴、恒温恒湿环境控制。

        长期(5年以上):瞄准激光陀螺、红外探测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等尖端领域需求,发展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超精密加工能力。”

        他特别指出:“此方向需要持续投入,建议列为国家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方向,设立持续性专项支持。”

        关于“电子元器件高可靠封装、散热及寿命评价”,结合邵工父子的经验和未来信息,赵四提出了建立“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保证体系”的构想:

        “核心是建立从材料、设计、工艺到筛选、考核的全过程控制。建议以第七电子管厂、华北电子管厂等为基地,联合中科院电子所、清华大学,重点研究:

        陶瓷-金属封装技术、内引线键合可靠性;

        第101章勾勒未来的轮廓(下)

        强制风冷、液冷等高效散热结构设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