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手段
试验当晚,第一炼钢厂平炉车间灯火通明,气氛紧张。
巨大的平炉内钢水翻滚,热浪逼人。刘师傅穿着厚重的石棉服,手持看火镜,紧盯着炉内火焰的变化,不时发出指令。工人们在他的指挥下,忙碌而有序。
赵四、王永革等人也穿着工装,守在控制台和炉前,密切监控着仪表数据,记录着每一个操作步骤。
到了关键的炉精炼环节,赵四亲自指挥添加那批“特供”的高纯钼铁。银灰色的合金块投入钢包,在氩气的搅拌下迅速熔化、均匀分布。
刘师傅全程板着脸,但操作一丝不苟。他对炉况的判断极其精准,几个关键节点的微调,都显露出老工匠深厚的功力。
漫长的精炼、浇铸、脱模……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炉试验钢锭终于缓缓冷却。通红的钢锭表面光洁,内部质量如何,还需要取样检验。
三天后,理化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出来了。
负责送样的王永革几乎是跑着冲进临时办公室的,手里挥舞着报告单,声音激动得变了调:“四哥!出来了!氧含量比常规工艺降低了百分之四十!夹杂物评级全部优于标准!成功了!大成功!”
赵四接过报告,仔细看着上面的数据,长长舒了一口气。陈继业和老吴工程师也围上来,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