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铭闻言,立刻放下手中事务,亲自前往迎接。刚到要塞主入口的广场,便看到一群身着儒袍、风尘仆仆却依旧保持着从容气度的人正在等候。为首的三人,正是儒家当今的三大当家——掌门伏念、二当家颜路,以及三当家张良。
“伏念先生!颜先生!子房!”方铭笑着迎上前去,心中颇为感慨。多年未见,故人风采依旧,只是眉宇间都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稳重与忧国忧民的凝重。
“方先生!”“方兄!”三人见到方铭,也是面露笑容,拱手行礼。伏念依旧是那般持重威严,颜路温润如玉,张良则嘴角含着一丝仿佛能看透世事的睿智笑意。
“一别数年,方先生风采更胜往昔。”伏念开口道,语气中带着真诚的赞许,“咸阳一别,听闻先生又为帝国立下诸多功业,如今更添子嗣之喜,可喜可贺。”
“伏念先生过奖了,皆是份内之事。”方铭笑着摆手,随即神色一正,“诸位先生能亲临这北疆苦寒之地,方某代表陛下,代表前线将士,深感敬佩!”
352章诸子百家来人
颜路温和接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此乃关乎华夏存续之劫难,儒家岂能置身事外?我等虽不擅兵戈,然亦可在此宣扬仁德,鼓舞士气,记录史实,略尽绵薄之力。”
张良则目光扫过周围林立的炮口和肃杀的军士,轻摇羽扇(即便在北疆,他似乎也保持着这个习惯),笑道:“看来陛下此次是下了决心,要在此地与那未知之敌决一死战了。如此阵仗,良亦是生平仅见。”
四人站在广场上,简单叙了叙旧,聊了聊咸阳别后之事以及如今的局势。言谈间,都能感受到彼此对未来的深深忧虑,以及那份共同承担的责任感。
叙话片刻后,伏念正色道:“方先生,我等既已至此,便想先亲眼去看一看那……祸乱之源。不知可否方便?”
方铭理解他们的心情,点头道:“自然可以。不过那处寒气逼人,且颇有诡异,诸位先生务必做好防护,不可过于靠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