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站在临时军营的瞭望塔上,望着西面那苍茫的地平线,玉门关的轮廓在远处若隐若现。关外,便是真正的征途。

        “禀上将军!”一名斥候校尉疾步跑来,单膝跪地,“先锋骑兵已出玉门关百里,遭遇小股匈奴游骑,发生短暂交火。我军依令使用骑射与火枪结合战术,毙敌十七,俘三人,我方轻伤两人。据俘虏称,匈奴一部已知我军动向,正往西北遁走,似欲通知西域诸国。”

        蒙恬面无表情:“知道了。传令先锋,继续谨慎推进,遇有抵抗,坚决打击,遇有城邦,先遣使招降,宣示大秦天威与仁德。”

        “诺!”

        又过了两日,庞大的秦西征军终于完全驶离了铁路的尽头,如同一条黑色的巨蟒,真正意义上开始向西域腹地蠕动。队伍最前方是精锐骑兵和斥候,其后是浩浩荡荡的火枪步兵方阵,中间是庞大的炮兵和辎重队伍,由大量的驮马、骆驼和马车负载,队伍绵延数十里,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蒙恬和蒙毅骑着骏马,行于中军。越是西行,地貌愈发荒凉,戈壁、沙漠开始成为主调,绿洲变得珍贵无比。昼夜温差极大,水源奇缺,这对秦军的后勤和士兵的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幸好,铁路输送来的大量物资和精心准备的水囊、应对恶劣天气的装备,使得大军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

        十日后,大军逼近了第一个目标——楼兰。

        楼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一个依偎在罗布泊旁绿洲上的城邦。其城墙虽为夯土所筑,却也算坚固。楼兰王早已得知秦军大举而来的消息,惊恐万分。他既畏惧匈奴报复,又不敢直面秦军兵锋,试图紧闭城门,拖延观望。

        秦军大营在楼兰城外十里处扎下,军帐连绵,秩序井然。

        蒙恬并未立即下令攻城。他采纳蒙毅的建议,先派出一支由文官和精锐士卒组成的使团,携带他的亲笔信和丰厚的礼物(同时也是威慑),前往楼兰城下劝降。信中阐明了秦军的强大,承诺若肯归顺,可保其王位和部分自治权,并享受丝绸之路带来的更大利益;若负隅顽抗,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