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庆安城的制高点--钟楼,俯瞰全城,方圆不过数百米,两纵两横的街区,数百栋房屋,便搭建起了整个城市的构造。

        一艘悬挂着齐国赤色黄龙旗和加勒比商社标识的商船刚刚驶入港口,停驻于码头西侧,正在往外卸着“货”,一列长长的队伍从船边向码头延伸,在武装护卫的驱赶下,鱼贯进入码头货栈检疫区。

        虽然距离遥远,看得不是很真切,但在阳光的反衬下,仍旧可以依稀辨认出那些人皆为来自非洲的黑奴。

        见此情形,梅纳德不由大为惊讶。

        在他印象中,好像只有南非商社和地中海商社在零星经营“人口转运”业务,前者以非洲黑人为主,后者以转卖克里米亚和马格里布两地的白奴为主。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加勒比商社,似乎是以蔗糖和走私贸易为主。

        但没想到,在庆安港竟然看到了他们的运奴船。

        “这没啥稀奇的。”一名来自黔州的老乡不以为然地说道:“不仅加勒比海那些‘糖岛’对黑奴的需求极为旺盛,就连北美南部的英格兰人也对黑奴的需求比较大,自然就促成了商社也开通了这项业务。呵,在加勒比海做买卖的各国商人,就没有不做贩奴生意的。毕竟,利润极大,随便拉一船人过来,至少都要赚好几万块钱。你怕是不知道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就是英格兰人,每年差不多要从非洲贩卖黑奴超过十万人。”

        自1698年,英格兰议会通过法令,宣布跨大西洋黑人奴隶贸易对所有英格兰国民开放后,只需缴纳百分之十的税金即可参与这项利润丰厚的“产业”,整個英格兰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贩奴集团”,无数为之红眼的英格兰商人都加入到了贩奴行业中来,黑人奴隶成为了非洲贸易的主要商品。

        据粗略估算,仅1700年到1715年的15年间,英格兰贩奴商人运送到牙买加岛的黑人奴隶就多达五十万人。

        到了1710年,总部在伦敦的“皇家非洲公司”势力已不如由布里斯托出航的私人贩奴船,最终导致英格兰议会于1712年正式废除前面颁布的法案,从此所有英格兰人都能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到跨大西洋黑人奴隶贩卖,还不用向“皇家非洲贸易”公司交税。

        在贩奴过程中,英格兰奴隶贩子们不光向自己所据有的殖民地输出黑人奴隶,也想向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更是通过走私的方式,大肆向广阔的西属美洲殖民领地贩卖黑奴,赚的盆满钵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