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邓家,乃是太子妃的娘家,累世书香门第。大秦初年,还曾出过一位礼部尚书,在徐州当地煊赫一时。二十多年前,太子选妃,邓氏之女温良贤淑、姿色秀丽,被当今皇后和已故昭圣皇太后相中,遂成太子妃,更为邓家平添了几分皇家贵气。

        四十多年前,“昭圣新政”期间,朝廷在徐州设立工商劝业司,鼓励当地兴办实业,开矿建厂,以为富国强兵之要。

        徐州当地资源和农作物相对单一,专门市场的催生物缺乏,但随着“昭圣新政”的推进,还是有些传统手工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工业市场转化。

        徐州及周边地区盛产芦苇,苇席编织一直是民间传统手工活计。到了大秦初年,坐地开市的苇席专门市场开始出现,程柏华父辈所经营的“景顺席行”便就此应运而生,产品行销两淮、山东和河南等地。

        黄淮平原盛产黄牛、马、驴、狗、黄鼠狼等畜类,畜皮多在徐州集散,随着皮子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专门的交易大户——皮行也就此出现,与登莱毛皮加工中心一时瑜亮。

        另外,买卖粮食的中介机构——粮行也有很多,乾元初年至今,形成以袁、刘、蒋、李等四家规模最大,每年经手粮食超过数百万石。

        徐州盛产高粱、大豆等农作物,又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酿酒及榨油业一直很发达,酒油糟坊多达三十余家。他们资金雄厚,业务范围拓展广远,行销至江南和华北等地。

        开矿在当时被视为“寓强于富”及“寓富于强”的双重功效。而徐州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吸引了许多民间实业家的眼球。

        胡恩燮的父亲就是在乾元四年(1686年),联合十余名股东,请求在徐州开矿,获朝廷允准。次年,利国驿煤炭矿务总局正式成立,之后在蔡山(今利国东蔡山)、青山泉、泉旺头等地开掘,出煤多,品质佳,每年采煤多达数万吨。

        到了胡恩燮这一代,随着国内蒸汽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煤炭生意更是愈发红火,盈利累万。不过,为了应对朝廷和地方官府的打压和剥削,利国驿煤炭矿务总局的股份也在不断被稀释,不得不将更多的当朝权贵和地方势力拉了进来。而邓家,就是胡恩燮在官面上最大的政治依赖,阻挡了一波又一波想要来分食的贪婪之辈。

        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缓慢的发展,除了煤炭资源供不应求外,对生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胡恩燮便萌生了煤铁并重的想法,想要建立一座铁厂,以期进一步扩大利国驿的生产规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