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带来的好处,所有人都亲身见证了,不仅加速各地人员和物资的往来效率,还对中央政权有效掌控地方,发挥出积极的效应。

        所有人在欢呼之余,也不无赞叹太后的深远眼光。

        就当秦国上下准备铆足劲,在江南铁路建成通车后,于国内开展铁路建设高潮,却尴尬地发现,国库里的钱根本无法支撑朝廷修建太多的铁路。

        准噶尔战争,辽东移民实边,青海平乱,对乌斯藏笼络推恩,还有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以及时不时爆发的天灾,都让大秦的财政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

        像齐国那般大建铁路,似乎还真的有点难以为继。

        太后再次向乾元帝提出建议,可将部分地区铁路经营权放开,如同齐国在山东修建的铁路那般模式,引入民间商人资本。而对那些地方偏远,但战略价值极高的铁路建设,可向齐国贷款,借钱修路。

        于是,大秦的铁路建设开始快速发展,二十多年来,累计通车里程达一千四百多公里,极大改善了境内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可以说,正是太后摄政和辅政(乾元帝亲政后,太后继续辅政近十年)的十余年中,通过改化革新,大力推行新政,提拔大量有为官员,为我大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驱逐清虏,屡败准噶尔,收服乌斯藏,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以及强大的工业支撑。

        然而,岁月无情催人老,仁承天德、睿智开明的大秦皇太后已然病势垂危,使得整个皇室都陷入悲悸之中,朝中群臣也是纷纷上表以为哀痛。

        戌时一刻,太后从昏睡中醒转,在喝了小口参汤后,精神稍振,便命人传召皇帝来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