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能比得过云州附近的渔场!
毛皮?
嗯,当然,这个也算是一种比较值钱的玩意,不论是卖给齐国人,还是卖到大陆,都能换回不少银钱。
好吧,可能是仅仅出于这个原因,早期的北明政权便有些不情不愿地开始在镇州移民拓殖,征服当地土著部落,建立地方政府,将这块蛮荒之地纳入北明治下。
可是,后来北明在针对清虏和伪秦(没错,北明一直坚持自己才是大陆上的合法政权,秦国孙氏不过是谋权篡位的乱臣贼子)的局部战争中,频繁征调镇州地方土著参战,发现这些野人在经过简单地调教后,战斗力相当高,而且悍不畏死,不论是作为大军的斥候、哨探,还是冲锋陷阵的敢死队,绝对是军队中最好的炮灰,哦,不是,应该是最好的兵源。
为了加强己方军队的战力,北明政府随即在镇州、苦叶岛等地大肆征召土著为伍,配合强悍的火枪兵,开始大杀四方。
在清虏尚未败逃大陆时,北明就频频在沿海地区登陆,展开“夏狩”和“冬猎”行动,获取宝贵的人口和物资,以提升和补充自身实力。在面对清虏的反击中,以土著组成的“蛮军”着实让八旗甲兵吃了一惊,“虏寇凶猛,勇力丝毫不弱于索伦之兵,辅以犀利火器,诸军莫敢掠其锋。”一度逼得清虏在部分沿海地区搞出所谓的迁界禁海,“着命南北洋百姓于重要关隘处砌筑界墙,从江口至金州。墙阔四尺,高六尺,每户计筑二丈一尺。界口起了望楼一座,遇海另筑界堤。”
1662年,北明联合齐国攻入朝鲜境内,这些“蛮兵”在火枪兵射击掩护下,往往仅以数十上百人,便敢追着数千朝军的队伍,大砍大杀,让朝鲜人恍惚间又体验到昔年后金入侵所造成的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场景。
1677年,又又在三千里河山的朝鲜,明军分别从咸镜北道和东莱(釜山)攻入朝鲜,与秦军激战一年,这些“蛮兵”在崎岖山岭中,屡屡袭击秦军部队和后勤补给,配合火器装备率更高的北明新军,将先后十余万秦军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在齐国的调停下,息兵止战,以各自控制区域划定势力范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