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总督转发扬州卫关于瓜洲渡口发现可疑船只塘报》(八月初九):言及发现不明船只,最终竟草草定论为“渔船”。
唯一能点燃一丝希望的,是一份混迹于杂档中、字迹潦草、纸张焦黄的非正式《松江驿递紧急飞报》(八月初九):
仅有干瘪一行字:“本月初六夜半,倭寇劫掠松江,火光冲天!水陆皆警!”
这几乎是唯一能对应上顾家盐船遭劫日期(八月初)的描述,但语焉不详,仅提“火光冲天”,具体地点、缘由一概没有,徒留一个空洞的“火光冲天”。
紧随其后的《松江府为松江军民击退倭寇事奏》(八月十三),更是一份粉饰太平的报捷文书,对那场焚烧港口、吞噬盐船的大火只字未提。
线索太少了!少得可怜!
而且那份关键的驿递飞报,字迹模糊,显然是匆忙抄送后被混入杂档,甚至不像正式存档的文件。
杜延霖合上一份墨迹浓重却空洞无物的报捷奏章,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挫败感如同冰水从头顶浇下。
兵部查倭这条路,看似通途,实则也被对方精心布下了迷宫。
他想从中筛出顾家案的碎片,如同大海捞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