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那样坐在门后,从中午坐到傍晚,直到天快黑了,才慢慢挪到灶房。灶房里冷冰冰的,土坯灶膛里的灰早就凉了,陶盆里的面还剩小半袋,米缸里的米也快见底了,只能勉强煮两碗稀粥。他想生火,可手抖得厉害,连火柴都划不着,划了好几次,火柴梗掉了一地,才终于点着了柴火。
火苗很小,忽明忽暗的,映着他的脸,脸上满是泪痕和尘土,眼窝深陷,颧骨突出,才几天功夫,就像老了十岁。他煮了两碗稀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端到堂屋,喊潘金莲吃饭。
主屋的门开了,潘金莲走了出来。她穿着一件素色的襦裙,头发用一根银簪别着——那银簪是张大户当年给她的,她一直带在身边。她的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冷冷的,扫过桌上的稀粥,又扫过武大郎狼狈的样子,嘴角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
“就吃这个?”她的声音很淡,带着点不耐烦。
武大郎赶紧低下头,小声说:“米……米不多了,先……先凑活吃点,等……等明天我再想办法。”
“想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潘金莲在桌边坐下,拿起筷子,拨了拨碗里的粥,没喝,“街上都传遍了,说你家的炊饼不干净,谁还敢买你的饼?你连门都不敢出,怎么想办法?”
武大郎的头埋得更低了,手指紧紧攥着筷子,筷子都快被他捏断了。他不敢反驳,也反驳不了——潘金莲说的是实话,他现在就是个没用的废物。
潘金莲看着他这副样子,心里没有丝毫同情,反而升起一股扭曲的快意。她早就猜到,那些麻烦是冲着她来的,是那个穿宝蓝色绸缎的男人搞的鬼。那个男人有钱有势,只要他想,就能把武大郎这个窝囊废踩在脚下。
“哼,没用的东西。”她心里冷笑,放下筷子,没再吃那碗稀粥。她想起那个男人的样子,宝蓝色的绸缎,腰间的玉带,手里的泥金折扇,还有他看她时的眼神——那眼神里有欲望,有欣赏,还有势在必得的自信。那样的男人,比武大郎强一百倍,一千倍。
如果……如果那个男人真的能帮她摆脱武大郎,摆脱这个破院子,摆脱每天喝稀粥、穿粗布的日子,那该多好?她甚至恶毒地想,武大郎要是真被逼死了,倒省了她不少麻烦——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跟那个男人走,再也不用待在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
可一想到武松,她的心又沉了沉。武松虽然伤着了,但他毕竟是打虎英雄,性子刚烈,要是知道武大郎是被人逼死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那个男人虽然有钱有势,但武松要是真闹起来,会不会有麻烦?
她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抛在脑后。那个男人看起来那么有底气,肯定不怕武松。再说,武松现在自身难保,听说他撞在石狮上,伤得很重,连县衙的差事都告了假,哪还有精力管别人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