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议定春节之后,第一次大明技术进步奖的议程,过完年就准备颁奖。”朱翊钧安排着过年前最后一些事儿,捣鼓出来氨水的魏有山要青史留名了。

        朱翊钧提及此事,朝堂上立刻爆发出了热烈的讨论,大明是农业国,劝农桑也是首要之事,对于水肥的出现,朝臣们爆发了无与伦比的热情。

        生产的原料、生产的工艺、水肥的运输、水肥施肥、如何保存、施肥的比例等等方面,都进行了充足的讨论,王崇古在这一刻,感受到了万众瞩目的感觉,他颇为兴奋的介绍着水肥的种种,解答了群臣一个又一个的疑问。

        “水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用煤矸石制作,煤矸石放入土窑,蒸馏之后,仍然可以作为烧制水泥的原料,西山煤局正在进行探索,希望可以在水泥厂进行烧制,这样一来,成本还会大幅度的下降!”王崇古说到这里的时候,脸色极为红润。

        张居正询问了成本,若是真的要大规模推广,成本是其中的关键。

        原料便宜,烧制简单,工序流程上并不复杂,这都是水肥的优点,它是煤钢联营的产物之一。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王次辅果然经邦济国!”张居正闻言,也是颇为振奋,成本低是最好不过了,如果成本过于高昂,那不利于大规模推广了。

        王崇古连连摆手说道:“都是大工匠魏有山的功劳,元辅这哪里的话,若是把功劳推给我,岂不是窃天之功,可不敢这么说,不敢这么说。”

        张居正颇为感慨的说道:“还是王次辅主持西山煤局做得好啊。”

        不是王崇古的西山煤局,魏有山,也不过是个聪明伶俐的匠人罢了,官厂团造、工兵团营的人才筛选,已经有了成效,这是最大的惊喜。

        “王次辅,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才能展现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不是王次辅,这煤局不是今天这幅景象。”戚继光罕见的在朝堂上,对王崇古夸赞了一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