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大师在双峰山聚众垦殖、定居修禅的成功实践,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迅速生根发芽。

        他的继承者,五祖弘忍(公元601-674年)在黄梅冯茂山进一步发扬光大农禅传统,其“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的记载,清晰地表明劳动已成为僧团供养自足的主要手段。

        及至“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的时代。

        百丈怀海禅师(公元720-814年)更是将“农禅并重”思想系统化、制度化,明确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丛林根本规约,并身体力行垂范,“凡日给执劳,必先于众”。

        这一石破天惊的清规,彻底斩断了僧侣对世俗供养的过度依赖。

        确立了以农耕劳作实现经济自养的根本原则。

        从道信“坐作并重”的奠基,到怀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铁律,农禅并重完成了从生存智慧到修行法门的华丽蜕变。

        它不仅解决了僧侣的吃饭问题,更从精神内核上使佛教与崇尚勤劳自立的华夏农耕文明血脉相连。

        化解了千年排异的危机,为佛教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天地。

        道信所开辟的“农禅并重”之路,成为支撑中国佛教千年巍峨殿堂不可或缺的基石与钢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