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行走的身影,在儒家“不耕者不得食”的伦理审视下,竟成了动摇国本的游影。

        佛教面临的,是一场关乎存亡续绝的严峻危机。

        僧人的吃饭问题,这个看似基本却关乎生存根基的课题,已尖锐地摆在眼前。

        若不能适应这片土地的经济形态与文化心理,佛教这株大树,恐有被连根拔起之虞。

        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释迦法脉,几度命若悬丝。

        在烈焰边缘飘摇,几近窒息湮灭于历史烽烟之下。

        生存的危机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神圣的信仰不能仅存在于云端,僧侣亦需与大地建立真实而坚韧的联系。

        正是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公元580-651年)以其非凡的智慧与魄力,为困境中的中国佛教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生路。

        他敏锐地洞察到,要化解佛教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僧团的经济基础。

        道信大师做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定:他率领僧众在蕲州黄梅双峰山定居下来,开垦荒地,躬耕自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