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轩摇头道:“关键还是我们的研发实力让对方信服。对了,中铁大桥局的智能钢材生产得怎么样了?”

        “正在最后质检,”囡囡翻开记录本,“每块钢材的传感器都校准过了,编号和桥梁的位置一一对应,下周就能发货。他们还特意派了工程师来盯着,说这是国内第一座用智能钢材的跨海大桥,马虎不得。”

        尼日利亚钢厂的二期工地上,赵工正对着视频电话给周子轩汇报进度。“周总,锌铝镁合金镀层生产线的设备已经装了一半,就是当地的电力还是不稳定,我们自己建了座小型光伏电站,白天能满足80%的用电需求。”

        周子轩看着屏幕里刺眼的阳光:“光伏电站建得及时,既降成本又环保。当地员工的培训跟上了吗?”

        “跟上了!”赵工把镜头转向旁边的培训教室,“阿明现在是培训师了,带着五个当地技术员,已经能独立调试镀锌设备。上周还编了本《锌铝镁镀层操作口诀》,用当地语言写的,大家记得特别牢。”

        囡囡凑到屏幕前:“赵工,智能监控系统运行得怎么样?数据传输顺畅吗?”

        “顺畅!”赵工点开手机上的APP,“你们看,这条生产线的温度、速度数据都能实时传回去,上周发现锌锅温度有点偏差,国内的专家远程指导我们调好了,比派人过来省了不少时间。”

        八月的智能钢材应用大赛上,同济大学的团队带来了“智能钢材+智能建筑”的方案,用带传感器的钢材搭建抗震模型,地震模拟中能自动预警并调整受力。

        “这个方案太有前景了!”囡囡握着带队教授的手,“我们可以合作建个示范楼,就在厂区旁边的空地,既做展示又能积累数据。”

        教授笑着说:“我们正有此意,学生们还设计了钢材与5G基站的融合方案,以后建筑本身就是通信节点,省了不少基站建设成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