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明末隐龙 >
        林宇站住脚,眼神直勾勾盯着他:“"那是因为老百姓拜神,图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你看这城里城外,哪家屋檐下不挂着辟邪的铜镜?哪家灶台旁不供着灶王爷画像?"他将茶杯往八仙桌上轻轻一搁,杯壁上腾起的热气氤氲了窗棂透进来的日光,"春荒时求青苗神保收成,疫病起拜药王菩萨施灵药,赶考的书生供魁星,难产的妇人求送子娘娘——哪个神管用就拜哪个,不灵就换,恨不得见庙就拜。"

        指尖摩挲着杯沿的暗纹,他忽然轻笑一声:"前儿个路过城隍庙,瞧见有人给判官供猪蹄,细问才知是求判官在生死簿上把恩人名字划掉。你说荒唐不荒唐?可换个角度想,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总得找个念想不是?这么一来,神仙越分越细,多到数不清。从管粮仓的仓神,到守茅厕的紫姑神,连给马看病的马王爷都有庙供奉。"

        汤若望听得眼睛都瞪大了,身子不自觉往前探。林宇心里暗喜,接着说:“基督教难传开,一来是因华夏文明绵延数千年,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佛家“因果轮回、慈悲为怀”的出世智慧,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早已深深嵌入国人血脉;祖宗崇拜更是历经代代传承,成为家族凝聚、文化延续的精神纽带,这种文化根基与宗教信仰,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撼动?二来,基督教教义强调“唯一真神”,排斥其他信仰,与咱们自古以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理念背道而驰。就拿佛教传入中国来说,经过千年融合,最终与本土文化相互借鉴,才得以落地生根;可基督教这种非此即彼的排他性,实在难以融入中国文化的土壤。”

        林宇开始分析时,汤若望表面上依旧冷着脸,眼神中带着怀疑,但耳朵却不自觉地竖了起来。当听到对中国百姓信仰特点的剖析,他的瞳孔微微收缩,“原来如此……”他在心里默默想着,仿佛一扇新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那些曾经不理解的现象,此刻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而当林宇谈及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时,汤若望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脚底窜上头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在试图用西方的方式传播福音,却忽略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土壤。“难道这么多年,我都在做无用功?”他的内心充满了迷茫和恐惧,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

        “那咋办?”汤若望急得不行,语气里哪还有刚才的火气,全是盼着答案的劲儿。此刻的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迷路的孩子,急切地渴望找到一丝光亮。

        林宇故意卖关子时,汤若望只觉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手心也冒出了冷汗。“快说啊!”“那咋办?”汤若望急得不行,语气里哪还有刚才的火气,全是盼着答案的劲儿。林宇故意卖关子,慢悠悠摇着扇子:“办法肯定有,就是……”

        汤若望“腾”地站起来:“有话直说!只要能传教,干啥我都乐意!”林宇看火候到了,收起扇子认真道:“第一,得跟老百姓处好关系,帮他们解决难题。平日里多走动,给信教的教友送送米面鸡蛋,传递关怀;农忙时组织教友帮忙抢收,遇上旱涝灾害带头筹措物资,谁家起争执了主动去调和。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真心实意帮衬,让他们把你当自家人,传教才有根基。第二,把西洋那套知识用到老百姓生活里,让他们尝到甜头。教他们用几何原理丈量土地,拿历法推算节气播种,遇上瘟疫就用西医消毒隔离的法子。这些洋学问能实实在在解决日子里的难处,比空讲教义管用得多。等他们尝到了好处,自然愿意静下心来听你讲上帝。”

        汤若望边听边点头:“具体咋做?您给指条明路呗!”林宇拍了拍他肩膀:“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说不清。要是您愿意留下,咱慢慢唠。重庆虽小,这儿都打不开局面,还咋传遍全中国?”

        汤若望沉默了好一会儿,想起这些年四处碰壁的辛酸,再看看眼前一脸真诚的林宇,咬咬牙说:“行!我留下!但你可得说话算话,帮我传教!”林宇哈哈大笑:“放心!咱联手,保准让上帝的福音传遍巴渝大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