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园区的春天,以一种缓慢而迟疑的步伐降临。光秃的枝桠抽出怯生生的嫩芽,阳光变得稍许温软,透过“蓝溪个人形象设计工作室”那扇巨大而洁净的落地窗,在地面上投下明亮却略显空旷的光斑。
工作室内部,一切依旧保持着开业第一天时的极致洁净、规整与清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经过净化器过滤后的微凉气息,混合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无菌包装材料的微涩气味。每一件器械都在消毒柜或灭菌器里闪烁着冷冽的、待命的光芒;每一瓶产品都按照色系和功能,在储物架上排列出严谨的秩序;灯光永远处于最精准的、还原真实的模式,无情地照亮每一寸纤尘不染的空间。
然而,这种近乎偏执的完美,在开业后的头几个月里,并未迎来它所期待的欣赏与共鸣,反而像一道无形却坚固的玻璃墙,将外界的好奇与潜在的客流,冷静地隔绝在外。
门庭冷落,是最直观,也最令人窒息的现实。
园区本就人流稀疏,偶有经过的,多是些前来拍照打卡的文艺青年、或是步履匆匆前往其他工作室的设计师。他们的目光或许会被这间风格独特、窗明几净的店铺吸引,驻足片刻,好奇地打量一下橱窗内没有任何产品陈列、只有一株孤傲绿植和抽象艺术装置的极简空间。但当他们的视线落在门侧那个设计同样简洁、却清晰列着价目表的亚克力牌上时,表情便会瞬间发生变化。
那上面的数字,与园区隔壁那家温馨的、总飘着咖啡香的手工烘焙坊,或是转角那家色彩斑斓、总在打折的原创服饰店,形成了令人咋舌的对比。
这是开业的第三周。
蓝溪走到前台,打开预约系统。屏幕亮起,今日预约栏空空如也。昨日也是如此,前日也是。她静静地看着那片空白,然后开始每日的准备工作:消毒仪器,整理咨询室,检查每一瓶产品的保质期。
她的手划过那台从德国进口的皮肤检测仪——这台机器花费了她近二十万,能够分析出皮肤底层最细微的问题。现在它静静地立在角落,像一件当代艺术展品,仅供观赏。
十点整,店员小琳打着哈欠走进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