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无系统的难题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落在三份摊开的报表上。林舟的手指习惯性地摸向裤袋,指尖触到手机冰凉的金属外壳时,才猛然想起系统卸载已经整整三天。他把手机按在桌面上划开屏幕,熟悉的蓝色数据界面没有出现,只有壁纸里儿子笑着举奖杯的照片,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是他昨天特意换上的,想借此提醒自己,生活本就该是这般鲜活的模样,可此刻,这鲜活却衬得眼前的困境愈发沉重。
报表的油墨味混杂着窗外飘来的尾气味,钻入鼻腔时带着些许滞闷。最上面那张铜价走势图上,红色的曲线像一条失控的火龙,一周内硬生生窜高18%,旁边用红笔圈出的数字刺眼得很:智能花盆核心感应模块的原材料成本,因此暴涨了22%。中间那份是沃尔玛的补货函,打印纸边缘还带着打印机刚吐出的余温,“4时内需补货3000台”的字样被采购总监画了三道加粗线,末尾那句“逾期将影响季度合作评级”像根细针,扎得林舟太阳穴突突直跳。最底下压着的技术方案,是老吴熬夜赶出来的,纸页边缘被咖啡渍浸得发皱,“新型号能耗超标15%”的批注旁,画着个沮丧的哭脸表情,旁边空白处写满了修改思路,却都被划掉了。
“林总……”门口传来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了林舟的思绪。采购部新招的小姑娘苏晓站在那里,手里紧紧攥着个文件夹,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浅蓝色的工牌在胸前轻轻晃动。她刚毕业三个月,说话还带着学生气的拘谨,“供应商那边刚才又来电话了,说铜价还在涨,要是今天再不下单,下周还要再涨5%……问我们要不要锁价。”
林舟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腹划过报表上“感应模块”四个字,脑海里条件反射般冒出“寻找替代材料”的念头——这是以前系统遇到这类问题时的标准提示,紧跟着就会弹出三到五家备选供应商的名录、报价和样品检测报告。可现在,他只能盯着桌上那本厚厚的供应商名录发呆。名录的封面已经磨出毛边,里面夹满了各色便利贴,有的写着“付款拖延”,有的标着“样品合格率低”,都是这些年打交道攒下的零碎记忆。
他指尖顺着名录的页码往下滑,纸张的粗糙感透过指尖传来,忽然停在“王记五金”那一页。便利贴上的字迹已经有些褪色:“王总,密封圈合作商,2023年秋谈过铜合金替代方案。”林舟的眼前突然浮现出王总的样子——五十多岁的男人,总是穿着沾着机油的工装,说话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去年在行业峰会上递名片时,还拍着他的肩膀说:“林总,我们在搞个新玩意儿,以后说不定能帮你省大钱。”
他拿起手机拨通电话,听筒里传来熟悉的烟嗓笑声,带着点车间里特有的背景噪音:“林总?稀客啊!是不是密封圈不够用了?”
“王总,上次你说的铜合金替代方案,现在怎么样了?”林舟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随即传来更爽朗的笑:“林总真是及时雨!我们的新料上礼拜刚通过第三方检测,抗拉强度比纯铜还高两个点,成本却低10%,正愁没人试水呢!我这就把检测报告和样品照片发你,要是没问题,明天就能给你送样。”
挂了电话,林舟盯着手机屏幕上弹出的检测报告预览图,长长舒了口气。胸腔里的憋闷感散了大半,他忽然意识到,那些年跑遍大江南北的供应商车间,和老板们在油腻的小饭馆里碰杯,听他们讲技术难题、聊行业困境,这些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和人脉,比系统冰冷的提示框更有温度,也更可靠。系统能给出最优解,却给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默契。
第三十章无系统的难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