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家的温度
深秋的阳光泼洒在“智联家居”总部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细碎的金芒。楼前的广场上搭起了红色庆典台,“成立三周年”的鎏金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台下挤满了人——市科技局的领导穿着深色西装,联盟的同行们举着相机,最惹眼的是前排几个扛着锦旗的农村大叔,粗布衣裳上还沾着田间的泥土。
林舟站在后台,指尖摩挲着西装内袋里的旧工牌——那是三年前失业时被收回又偷偷捡回来的,边缘磨得发白,背面还写着苏晴当时塞给他的纸条:“别怕,回家有饭吃。”小王跑过来整理他的领带,声音里满是雀跃:“林总,领导和用户都到齐了,该上台了!”
走上台的瞬间,掌声像潮水般涌来。林舟望着台下的人群,视线突然模糊——三年前的今天,他还站在这家写字楼的对面,看着招聘启事上“35岁以上勿扰”的字样,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简历,连给苏晴买杯奶茶都犹豫再三。而现在,台下有跟着他从地下室创业的老员工,有送他锦旗的乡镇用户,还有举着“爸爸最棒”牌子的儿子念念。
“三年前,我站在这栋楼前,连下一顿饭在哪都不知道。”林舟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发颤,目光扫过台下第一排的苏晴,她穿着米白色连衣裙,正抱着念念朝他笑,发梢别着他去年送的珍珠发卡,“我能有今天,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躲在地下室啃泡面时,她偷偷把嫁妆钱塞给我;要感谢我的团队——在科瑞逼得我们走投无路时,没人说过一句放弃;更要感谢信任我的用户——大叔大婶们拿着鸡蛋来试产品,说‘小林的东西实在’。”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那个送锦旗的张大叔举着牌子喊:“林总,你家的智能水泵救了我的菜棚!”林舟笑着点头,眼眶却热了:“很多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把用户当家人,知道他们种大棚需要防水传感器,知道独居老人需要语音紧急呼叫;把产品当孩子,每颗螺丝都要拧到最紧,每句方言都要教会音箱识别。用心做,就够了。”
话音落下,掌声雷动。张大叔带头把锦旗举起来,红绸上“接地气的智能家,暖人心的好团队”十几个金字,在阳光下亮得刺眼。林舟深深鞠躬,下台时刚好撞见苏晴,她递来一杯温水:“说得好,就是声音有点哑。”他接过水杯,指尖碰到她的,带着熟悉的温热——这双手,曾帮他改方案到深夜,曾给失业的他擦眼泪,曾抱着生病的念念守在急诊室。
庆典散场时已近傍晚,林舟推掉了庆功宴,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刚打开门,一个小小的身影就扑进怀里,念念抱着他的腿蹭了蹭:“爸爸,你今天在台上好帅!比奥特曼还帅!”林舟弯腰抱起儿子,小家伙的手在他西装上乱摸,突然掏出颗奶糖:“给你留的,草莓味的!”
客厅里飘着饭菜香,苏晴端着最后一盘糖醋排骨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快去洗手,妈织的毛衣做好了,我给你试过了,大小正好。”沙发上放着件藏青色的毛衣,针脚细密,领口处绣着个小小的“舟”字,是婆婆特意织的——老人知道他冬天怕冷,赶了半个月才完工。
林舟洗完手,苏晴已经把毛衣递过来。羊毛柔软蓬松,刚贴到身上就传来暖意,从脖颈蔓延到心口。他想起创业初期,冬天在地下室办公,苏晴把自己的围巾拆了,给他织了条半截的毛裤,当时还笑他“穿得像个土拨鼠”。“真暖和,妈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他搂住苏晴的腰,把下巴抵在她发顶,闻到淡淡的饭香混着她惯用的栀子花香。
“尝尝排骨,念念说要给你留最大的。”苏晴笑着推开他,转身去盛饭。林舟坐在餐桌前,看着妻儿在厨房和客厅间穿梭,念念举着玩具车追着猫跑,苏晴时不时叮嘱“慢点别摔着”,心里像被温水泡过,软得一塌糊涂。
第二十九章家的温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