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指尖摩挲着报价单边缘,没说话。他想起上个月去王建国的工厂考察时,车间里堆着小山似的塑料颗粒,王建国当时拍着胸脯说“原材料管够,价格绝对稳定”,眼神里的殷勤还历历在目。现在突然涨价,显然是等着看他的笑话——要是供应链断了,“智能家居下乡”项目就得延期,到时候不仅要赔违约金,还会影响公司在农村市场的口碑。
“我去见他。”林舟把报价单折好,放进西装内袋,“你先盯着生产部,别让大家慌了神,就说我去谈涨价的事,很快就有结果。”
老吴看着他的背影,想说什么,最后只叹了口气:“你小心点,王建国那个人,油盐不进,就认钱。”
林舟约王建国在城西的“清茗轩”见面。茶馆是老式的四合院,青石板铺的院子里种着两棵石榴树,正是开花的季节,火红的花瓣落在石桌上,像撒了把碎玛瑙。王建国已经到了,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把玩着一个紫砂壶,看见林舟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
“林总倒是年轻有为,”王建国把紫砂壶放在桌上,声音里带着几分嘲讽,“刚解决了张启明,又拿下这么大的项目,难怪敢跟我谈条件。”
林舟在他对面坐下,服务员端来一杯碧螺春,茶叶在热水里舒展,清香漫开来。他没接王建国的话茬,而是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合同,推到王建国面前:“王总,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涨价的心思,我懂。但我今天来,不是来跟你争那30%的差价,是来跟你谈长远的。”
王建国瞥了眼合同封面,“三年供货协议”几个字让他的手指顿了顿。他拿起合同,翻了两页,眉头慢慢皱起来——合同里写着,林舟科技不压价,仍按最初约定的85元单价结算,但王建国的工厂必须保证优先供货,且三年内不得随意涨价。更让他心动的是,合同附件里列着两家公司的名字——“绿源科技”和“新农智造”,都是这次“智能家居下乡”项目的中标公司,订单量比林舟科技还大。
“这两家公司的供货,你能说了算?”王建国放下合同,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他知道绿源科技的老板是业内出了名的挑剔,要是能拿下他们的订单,自己工厂下半年的产能就不愁了。
“我和绿源的李总、新农的赵总都是朋友,”林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上次竞标会结束后,我们还一起吃饭,聊到供应链的事,他们都觉得现在的供应商不稳定,想找靠谱的合作伙伴。王总要是愿意签这份合同,我明天就能安排你们见面。”
王建国的手指在合同上摩挲着,心里打起了算盘。涨价虽然能赚一笔快钱,但林舟科技的订单量只会越来越大,加上绿源和新农的订单,三年下来,利润比这30%的差价多得多。而且张启明已经倒了,自己再跟林舟对着干,也没什么好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