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供应链危机
六月的风带着麦收后的暖意,吹进林舟科技的落地窗,把办公区里的键盘声都烘得软了些。墙上的电子屏亮得刺眼,滚动刷新着“智能家居下乡”项目的订单数据——红色的数字像春天的竹笋,一夜之间从“5000单”窜到了“18000单”,末尾的加号还在不停闪烁。
小王抱着一摞订单报表跑过来,运动鞋踩在地板上发出轻快的声响,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沾在皮肤上:“林总!刚接到县农业局的电话,还要追加3000套智能花盆!咱们这项目,火了!”
办公区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运营部的小姑娘们互相击掌,老吴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镜,嘴角忍不住往上翘,手里的烙铁在电路板上顿了顿,烫出一个完美的焊点。林舟接过小王手里的报表,指尖划过“18000单”那行字,指腹能摸到纸张因打印密集而凸起的纹路——这是他三个月前提交项目方案时,从未敢奢望的数字。
“通知生产部,加派人手,确保首批货下周三能发出去。”林舟把报表递给助理,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笑意,“再订几箱奶茶,给大家分了,辛苦这么久,该犒劳犒劳。”
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就被一通电话浇了冷水。
下午三点,老吴的办公室传来“啪”的一声脆响——他把手机重重拍在桌上,陶瓷杯里的茶水溅出来,在供应商发来的报价单上洇出深色的印子。林舟刚走到门口,就听见老吴压抑着怒火的声音:“王建国这老狐狸,上周还说好了单价85块,今天突然说要涨到110!这不是坐地起价是什么?”
林舟推开门,看见老吴正攥着报价单,指节泛白,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桌上的图纸摊了一地,都是智能花盆的结构设计图,其中一张上还画着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铅笔痕迹被反复涂改,像一团乱麻。
“怎么回事?”林舟走过去,拿起那张被茶水浸湿的报价单。王建国的签名在右下角歪歪扭扭,“单价上调30%”几个字用红色马克笔标出来,刺眼得很。
“还能怎么回事?”老吴喘了口气,从抽屉里掏出烟,刚要点燃又想起办公室禁烟,狠狠攥在手里,“王建国是张启明以前的拜把子兄弟,上次张启明倒台,他就没少在背后说咱们坏话。现在咱们项目火了,他就故意卡咱们脖子,说什么原材料涨价,我看他就是故意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