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理走了,会场内的气氛明显松弛了几分。

        几位藏家重新围拢到展柜前,对着那件“山鬼觯”指指点点,讨论着刚才李经理提出的几点质疑,言语间多了几分谨慎和审视。

        陈墨白(现在的“白专家”)表面上依旧从容淡定,与周老和几位相熟的藏家寒暄应酬,解释着器物的细节,心中却无法淡定。

        他知道,第一回合的试探只是开始。那位李经理就像一头经验丰富的猎豹,看似离去,实则很可能潜伏在暗处,观察着猎物的每一丝反应。接下来的心理博弈,才是真正的考验。

        果然,不到半小时,陈墨白的私人手机(一个专门为“白专家”这个身份准备的未实名号码)就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的津门号码。

        陈墨白对林清瑶使了个眼色,走到安静的角落接起电话,语气平和:“您好,哪位?”

        “白先生,我是李泽楷,‘翰墨雅集’的艺术品顾问。”电话那头传来李经理那特有的、平淡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刚才在会场,有些问题不便深谈。关于那件青铜觯,我们公司很感兴趣,希望能进一步了解。”

        鱼儿不仅没走,还开始主动拉扯鱼线了!

        “李经理您好。”陈墨白声音里带上恰到好处的热情,“感谢您的关注。不知您想了解哪方面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标记。”李经理开门见山,毫不拖泥带水,“您刚才提到可能与环境侵蚀或污染有关。但据我有限的见识,那种形态的蚀刻,更接近人为。不知白先生是否有更清晰的特写照片?尤其是标记区域的微距影像。”

        问题极其刁钻专业,直指核心!他要看高清图,显然是要进一步研判标记的真伪和具体形态!

        陈墨白心中凛然,语气却依旧轻松:“当然有。物主之前也担心这个,特意请人拍了高清照片。我稍后可以通过邮件发给您。不过……”他话锋微妙一转,带着点无奈的苦笑,“说实话,就算看了照片,恐怕也很难下定论。那痕迹实在太诡异了,像是长在锈里,又像是被什么东西‘画’上去的,我们也很头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