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澜浑身剧震。这首诗分明是《采薇》的变体,但最后四句绝非古人所能写出。更重要的是,根据档案记载,这首“伪作”早在三十年前就被判定为“虚假信息”并彻底清除,连备份服务器都被物理销毁。
“它……是怎么出现在火星的?”有人喃喃。
答案很快揭晓。一名青年程序员颤抖着展示他的终端屏幕:“我刚破解了一个隐藏协议……原来当年所有被删除的内容,并没有真正消失。它们被‘归语云’底层架构秘密备份,以量子纠缠态存储在火星基地的地核稳定层中。只要地球上还有一个人记得关键词,那段数据就会自动激活,通过次声波共振传回。”
沈明澜仰望洞顶星图,终于笑了。笑中有泪,也有释然。
“所以,从来就没有‘成功封锁’这回事。谎言可以统治一时,但声音自有归途。它会蛰伏,会变形,会借风、借雨、借心跳、借星辰震动,最终回到该被听见的地方。”
她放下埙,走到那群年轻人面前,逐一注视他们的眼睛。
“你们知道为什么联合国要把‘言论自由’定义为跨星球人权吗?因为一旦文明走出地球,面对未知生命形式时,唯一能证明我们仍是‘人’的,不是科技水平,不是军事力量,而是我们是否还能说出真实,是否还敢为他人发声。”
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下来:
“我曾以为,守护声音需要英雄。现在我才懂,它只需要普通人一次次选择不说谎,不回避,不假装没看见。哪怕只是对朋友说一句‘我觉得不对’,也是在加固这条横贯时空的音脉。”
话音未落,天际忽现异象。一道银白色光束自地球轨道垂落,精准射入忘音峡上空,与洞内共鸣阵列对接。卫星数据显示,这是中国新一代“声轨卫星”首次启用“文明印记投送模式”,将《当代缄默录》全文、《归语录》原始手稿扫描件、以及过去百年间所有被封禁的公共演讲音频,压缩成纳米级激光脉冲,定向发射至半人马座比邻星b的宜居带区域。
控制中心传来通报:“信号已发射,预计七十六年后抵达目标星系。附赠信息如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