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陈述充满自信,围绕着效率、成本、规模和商业价值,赢得了台下不少投资人和商家代表的点头。
李阿婆的陈述则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磕绊,核心就是“一辈子就吃这碗饭的手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文化评委们面露赞许,但其他评委则反应平淡。
终于,轮到柳青。她没有打开PPT,而是拿着一个简单的帆布包走上台。聚光灯打在她身上,能看清她围裙上还沾着一点柳屑。
台下有些细微的骚动,似乎对她的简陋感到意外。
柳青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了爷爷坐在那里的身影,心忽然就定了下来。
她没有直接介绍《共生》,而是从帆布包里,依次拿出了一根带着斑驳表皮的老荆条、一缕柔韧的麻线、一片精心染过色的柳皮,将它们轻轻放在演讲台上。
“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她的声音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很快变得稳定而有力,“在介绍我们的作品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看这三样东西。”
台下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那三样平凡无奇的材料。
“这不是普通的材料。”柳青拿起那根荆条,“这是后山向阳坡上长了三年的荆条,夏至前后砍伐,木质最硬,性子最烈。它不想被弯曲,只想笔直地生长。”
她接着拿起麻线,“这是秋后的韧麻,在水里沤过,在石头上捶打过,变得坚韧无比,它是天然的筋脉,负责连接和固定。”
最后,她举起那片柳皮,“这是初春剥下的柳树内皮,最是柔韧,能编出最细腻的纹样,但它也是最脆弱的,需要保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