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结束后,缅甸反恐部门负责人专程拜访王玲小组:“你们的指挥平台就像‘智能中军帐’,既能统筹全局,又能兼顾细节,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太完美了!”此次演练推动中缅建立常态化跨境反恐协同机制,智慧指挥平台成为双方共享的核心装备。

        十一月,王玲小组接到总部下达的“反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任务。长期实践让他们意识到,先进战术需要高素质人才落地,而古代“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林薇查阅《论语·先进》中孔子对弟子“闻斯行诸”的不同教导,设计了“分层培养方案”:针对指挥型人才,重点传授古代指挥思想与现代决策逻辑;针对技术型人才,强化装备操作与系统维护技能;针对基层执行人员,简化战术流程,注重实战应用。

        赵阳搭建“沉浸式培训基地”,利用VR技术还原经典反恐案例场景,学员可扮演指挥官、技术操作员、一线队员等不同角色,在虚拟实战中提升能力。他借鉴古代“沙场练兵”的理念,设置“月度实战考核”,模拟突发情况,检验学员的战术应用和应变能力。陈凯则研发“个性化学习系统”,根据学员的知识短板,自动推送学习资源,如指挥型人才薄弱于技术知识,系统会推送装备原理短视频;技术型人才缺乏战术思维,会推送古代战术案例解析。

        王玲担任培训体系总设计师,提出“理论+实战+传承”的培养模式:“古代将领靠‘师徒传承’积累经验,咱们要建立‘导师制’,让资深反恐人员一对一指导新人;同时开设‘古智新用’专题课程,邀请古籍专家和实战骨干联合授课,让学员既懂现代科技,又通传统智慧,培养‘文武兼备’的复合型反恐人才。”

        十二月初,首期“古智新用”反恐人才培训班开班,来自全国的50名反恐骨干参加培训。课堂上,林薇讲解《孙子兵法》与智慧指挥平台的融合逻辑,学员们通过VR设备模拟官渡之战的指挥场景,理解“信息整合”的重要性;训练场中,赵阳组织学员进行无人作战战术演练,学员操控虚拟无人机和无人车,在草原场景中完成目标侦查与处置;课后,陈凯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推送针对性复习资料,帮助学员巩固薄弱环节。

        培训结业仪式上,学员代表分享感悟:“以前觉得古代兵法是书本上的文字,现在才明白,这些智慧能真正解决实战难题。学会用‘古智新用’的思路思考,以后面对复杂情况,心里更有底气了!”首期培训班的学员回到岗位后,快速成为战术推广的骨干力量,推动智慧指挥体系和生态反恐战术在基层落地见效。

        春节前夕,王玲小组召开年度总结会。办公室的荣誉墙上,新增了“国际反恐合作贡献奖”“年度科技创新团队”等奖牌,书架上的古籍旁,整齐摆放着四大战术体系的实战手册和培训教材。林薇翻看着各地发来的战术应用反馈,笑着说:“今年咱们不仅完成了技术研发,还培养了人才,把‘古智新用’的种子播撒得更广了。”赵阳展示着无人作战装备的升级迭代图纸:“明年可以研发‘水下反恐无人装备’,借鉴古代‘水战’战术,拓展作战领域。”陈凯则打开“智慧指挥体系3.0”的初步构想:“计划加入AI自主决策模块,让平台在极端情况下能快速响应,同时深化国际协同功能,支持更多国家接入。”

        王玲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怀里的黑龙轻轻蹭着她的手臂。从最初的宣传战术到如今的全域反恐体系,从国内创新到国际合作,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也印证着古代智慧的强大生命力。她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队友:“《周易》说‘生生之谓易’,创新永无止境。新的一年,咱们要继续深挖古代智慧,结合时代需求,让‘古智新用’的反恐之路越走越宽,守护更多人的平安与自然的和谐。”

        除夕夜,基地食堂张灯结彩,王玲小组和培训班的学员们一起包饺子、话家常。黑龙站在特制的温暖架子上,看着热闹的人群,偶尔发出欢快的鸣叫。电视里播放着各地春节安保的新闻,画面中出现了智慧指挥平台的操作界面、生态反恐装备的实战场景,学员们兴奋地指着屏幕:“看!那是咱们学的战术!”

        赵阳端起一杯热茶:“明年水下反恐装备研发成功,咱们就能实现‘陆空水’全领域覆盖了!”林薇笑着补充:“我已经开始查《太白阴经·水战具篇》了,古代的楼船、斗舰战术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陈凯则展示着手机里的国际合作邮件:“肯尼亚那边传来消息,咱们的生态反恐战术帮他们成功处置了一起草原恐怖活动,还保护了迁徙的角马群。”

        王玲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温暖与坚定。对她和团队而言,反恐不仅是使命,更是一场传承与创新的旅程。古代智慧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代科技的打磨下,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他们,就是这束光芒的传递者,用智慧与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团圆,守护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