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在基地搭建“多生态模拟训练场”,还原草原、沙漠、雨林三种典型环境。针对草原场景,他借鉴古代“骑兵轻装突袭”的思路,研发“轻量化无人作战装备”——碳纤维材质的无人机重量仅0.8公斤,不会压垮植被;无人车采用宽幅履带,减少对草地的压强。在沙漠场景中,参考“骆驼队耐旱行军”的特点,为装备加装太阳能供电模块和沙尘防护外壳,延长续航时间。雨林场景则模拟“猎人追踪”战术,无人机搭载热成像和气味传感器,像猎犬一样追踪目标,避免砍伐树木开辟通道。

        陈凯研发了“生态友好型驱散装备”,灵感来自《庄子·达生》中“以鸟养鸟”的顺应自然理念:“在鸟类迁徙区域,用特定频率的鸟鸣声波驱离无关生物,避免误伤;在水源附近,使用可降解的水雾驱散剂,成分类似天然植物提取物,对水质无影响。”他还将“生态修复提示”融入智慧指挥平台,作战结束后,系统自动推送受损区域的修复方案,如草原补播草种、沙漠铺设草方格,实现“作战-修复”闭环。

        王玲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和林业部门,获取全国生态敏感区域的详细数据,建立“生态反恐数据库”。她强调:“生态反恐不是妥协,而是更高层次的‘全胜’,正如《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咱们要通过精准侦查、柔性处置,在制服敌人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军事目标与自然保护的统一。”她组织小组与高校生态学院合作,开展“无人机播撒草种”“声波驱离对动物影响”等实验,确保战术的科学性与环保性。

        七月,“生态反恐战术”在内蒙古草原开展试点测试。模拟场景为“****藏匿于草原深处,周边有牧民牧场和候鸟栖息地”。指挥平台通过生态风险评估模块,排除重型装备和化学驱散剂,选择轻量化无人机和太阳能无人车执行任务。无人机伪装成草原鹰,利用热成像定位目标;无人车沿牧道行驶,避免碾压草场;驱散阶段采用低频声波,既干扰****行动,又不影响候鸟栖息。任务完成后,平台推送修复方案,无人机精准播撒草种,恢复被碾压的局部草地。当地牧民感慨:“以前总担心反恐行动破坏草场,现在有了这套战术,咱们的牛羊和草原都安全了!”

        116无人作战与生态反恐的双重突破

        试点成功后,生态反恐战术快速推广至新疆沙漠、云南雨林等区域。林薇整理的《生态反恐战术手册》,详细标注了不同生态环境的装备选择、战术方案和修复措施;赵阳制作的“生态作战训练视频”,成为基层反恐队伍的必学内容;陈凯的生态友好型装备申请了3项国家专利,被多家军工企业引进生产。

        八月,国际反恐组织再次发来邀请,王玲小组前往肯尼亚参加“非洲草原反恐合作论坛”。非洲草原生态脆弱,且****常利用地形藏匿,当地反恐部门面临“打击恐怖主义与保护野生动物”的双重难题。王玲团队展示的生态反恐战术,恰好契合非洲的实际需求——轻量化无人机适配草原地形,太阳能装备解决沙漠供电难题,声波驱散技术不伤害野生动物。论坛期间,中国与肯尼亚签署战术合**议,王玲小组协助当地培训反恐人员,提供智慧指挥平台基础版本和生态作战装备图纸。

        肯尼亚反恐指挥官在培训后说:“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太神奇了,让我们知道反恐不仅是对抗敌人,还要守护家园和自然。这种充满智慧的战术,正是非洲需要的。”此次合作推动“古智新用”的反恐经验走向更多生态脆弱地区,成为国际反恐合作的新名片。

        九月,王玲小组启动“智慧反恐指挥体系2.0”研发,目标是融合无人作战、生态反恐两大战术,打造“全域协同、智能决策、生态适配”的新一代指挥平台。林薇从《孙子兵法·九地篇》“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中获得灵感,提出“全域场景自适应”理念:“平台应能自动识别作战区域类型,如城市、山林、草原、沙漠,同步匹配对应战术模块,实现‘一地一策、一情一法’。”

        赵阳搭建“全域作战模拟沙盘”,整合12类典型作战场景数据,测试平台的场景切换与战术联动效率。他发现现有系统在“城市-山林交界区域”的战术衔接存在断层,借鉴古代“城乡联防”的防御思路,设计了“装备梯度部署”方案:城市区域部署轮式无人车和垂直起降无人机,山林区域部署履带式装备和仿生无人机,交界地带设置“装备中转点”,实现无缝衔接。

        陈凯在平台中加入“多源数据融合引擎”,整合卫星遥感、生态监测、人文地理等多维度数据,就像古代“谋士汇集各方情报”。系统不仅能分析战场态势,还能预测生态风险、评估民生影响,为指挥官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他还研发了“国际协同指挥模块”,支持多语言实时翻译、跨境数据加密共享,适配跨国反恐行动需求。

        十月,智慧反恐指挥体系2.0在中缅边境联合反恐演练中首次亮相。演练场景为“****跨境流窜,途经城市、雨林、河流等多类型区域”。指挥平台自动识别场景变化,城市阶段调度伪装无人车排查可疑车辆;雨林阶段启用仿生无人机和地面声波传感器;河流区域部署水上无人艇,形成“陆空水”立体防控。演练中,平台通过国际协同模块,实时共享情报给缅甸反恐部门,双方协同作战,成功抓获全部模拟****,且未对雨林生态造成破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