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缘由,主要是呈奏到内阁的奏疏,量实在太大。

        三司六部、五监九寺、京中百司、边疆衙署、御史、地方官员.

        凡是有关“政治”的奏疏,无一例外,都得呈送到内阁。

        这样的奏折量,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特别是三司六部,涉及方方面面的治政,一天起码得有十几份奏疏呈奏到内阁。

        这还单是三司六部的奏疏,要是算上地方上、京中百司、边疆衙署等的奏疏,那就一天少则一二十份,多则七八十份。

        通常来讲,大概了五六十份的样子。

        这样的奏疏量,要是六位内阁大学士都一起办公,注定不可能办得完。

        于是乎,就有了内阁大学士的“分工”一说。

        六位内阁大学士,有的可能负责三司奏疏,有的可能负责吏治奏疏,有的可能负责地方上的奏疏……

        关于披红的分工,主要是首辅负责安排,可能三五日轮换一次,也可能百十天轮换一次,这主要跟首辅的习惯有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