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间进入崇祯七年,天幕显示“天灾不断,饥荒愈重,从者愈众”,崇祯急调四万五千兵力镇压却已“势不可挡”时,奉天殿内已是一片死寂。
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他不再怒吼,只是用一种近乎麻木的语气,低声嘶吼着,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满殿的臣子,更像是隔空质问那二百多年后的不肖子孙:
“四万五千人……四万五千人……咱当年用这点人,就能扯起反元的大旗……”
“可现在……他们用这点人,要去打……百万饥民?”
“这天下……到底是怎么了……”
“这皇帝……到底是怎么当的……”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一种目睹巨轮无可挽回地撞向冰山时的巨大无力感。烽火已燎原,饥民成百万,大明王朝的根基,正在他眼前通过这天幕,一寸寸地崩塌。
洪武十三年的南京奉天殿,空气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天幕之上,文字流转,将二百多年后中原大地的血火烽烟无情地展现在洪武君臣面前。
“崇祯八年……河南荥阳……”朱元璋低声念着这两个地名,眉头紧锁,“贼寇竟敢公然大会,商讨抗明大计?朝廷的兵马呢?地方的官吏呢?都死绝了吗?!”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显然对朝廷的失控感到难以置信。
当看到“李自成”这个名字首次以提出“分兵定向”之策的姿态出现时,徐达的目光微微一凝:“此贼……倒是有些见识。分兵掠地,令官军首尾不能相顾,虽是流寇战法,却正击中朝廷兵力不足之要害。”
朱棣紧盯着天幕,语气沉肃:“父皇,看他们的进军方向……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向东去了。那边是……”他心头突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是咱的老家!”朱元璋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电,死死盯住天幕上“安徽凤阳”四个字,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们的目标是凤阳!是咱的皇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