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我们设身处地从崇祯帝的视角来审视此事,便不难理解,袁崇焕竟敢擅自越权斩杀毛文龙,此举毫无疑问是对身为九五之尊的崇祯皇帝权威的公然蔑视。可在彼时彼刻那般严峻的局势之下,崇祯又究竟能够如何处置袁崇焕呢?莫非当真要将袁崇焕处死以正国法吗?若真如此行事,那么还有何人能够挺身而出肩负起平定辽东之乱的重任呢?
于是乎,崇祯也只得强压心头怒火,暂且隐忍不发。实乃无奈之举啊!毕竟朝堂之上已然人才凋零,为了守护这偌大的大明江山社稷,崇祯选择了容忍。
只是此时此刻的崇祯定然未曾料到,自己的这份忍耐并未换得期望中的理想结局。恰恰相反,后金方面因毛文龙所掌控的东江镇这一掣肘力量不复存在,转而另辟蹊径绕道而行,长驱直入径直攻打京城北京。
“看到了吧!看到了吧!”朱元璋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天幕,“这就是咱说的!自毁长城!那东江镇虽说不听调遣,但它像一根钉子钉在后金身后,让他们寝食难安!现在好了,钉子被自己人拔了,还送给了敌人精兵强将!袁崇焕!糊涂!崇祯!无能!”
徐达痛心疾首:“痛失臂助,资敌以猛将精兵……此一杀,非但无益,反酿巨祸!五年平辽?只怕辽东自此愈发不可收拾了!那绕道蒙古,直逼京师的祸患,已然种下!”
李善长仰天长叹:“党争之祸,竟烈于刀兵乎?袁崇焕欲集权以成事,其心或可谅,其行实堪诛!而朝廷竟不能制,反为背书,纲纪沦丧,一至于斯!君臣相疑至此,国事可知矣!”
殿内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明白,袁崇焕挥出的那一剑,斩断的不仅仅是毛文龙的脖子,更是大明在辽东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斩断了他自己的生路。崇祯此刻的隐忍,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朱棣站在父亲身后,心情复杂。他既为袁崇焕的魄力(或者说鲁莽)感到一丝莫名的悸动,又为这显而易见的愚蠢和随之而来的灾难性后果感到窒息。他隐隐觉得,那个遥远的崇祯朝,已经像一艘驶入暴风眼的破船,无论船上的人如何努力,都难逃沉没的命运了。而袁崇焕,这个才华横溢又刚愎自用的统帅,他的结局,似乎在这一剑落下时,就已经注定。
天幕上的文字最终停留在后金因拔除了东江镇的威胁,即将绕道蒙古,长驱直入攻打北京的画面之前。
奉天殿内,无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朱元璋因愤怒而攥紧拳头发出的轻微声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