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哲昨天下午从镇上运来的,说是托了关系才从区文化局借的器材,现在全交给他管。

        他蹲下身,中间是那台银灰色长江牌16mm摄影机,机身上的刻度线清清楚楚;旁边三脚架折得齐整,几卷用牛皮纸包的胶片码在角落。

        昨晚他摆弄了半宿,镜头、麦克风都调好了,现在只要把胶片装进去就能用。

        白云笙小心翼翼拿起胶片,手指捏着边缘齿孔,慢慢推进摄影机卡槽,“咔嗒”一声轻响,胶片卡稳了。

        他又装上外接麦克风,把线顺着机身绕两圈,扛着摄影机站起身。

        他看着瘦,肩膀却练出了硬茧——以前在电视台拍外景,扛着机器走路是常事,走在大棚旁的土路上,脚步稳得很,连摄影机都没晃一下。

        隔壁二十二号大棚的窗户透着橘黄色的光,白云笙扛着机器走进去。

        老李正弯着腰摘西红柿,左手托住果实,右手捏着剪刀,刀口一合,随后将通红的西红柿就放进筐里,动作快得很。

        “白导来啦!”老李头一个瞧见他,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笑着招呼。

        其他人也停下手里的活,目光齐刷刷落在他扛的摄影机上,眼神里满是好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