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如此看重和信任自己的兄长,让其参与核心政务,为国分忧,这本身就是一桩美谈。

        “对了。”嬴政慢慢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筋骨,像是随口问道,“如此庞大而系统的改革思路,你是如何想到的?绝非一时兴起吧?”

        赵凌收敛了笑容,正色道:“父皇明鉴。军功授爵制在其创立之初,确实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它打破了旧贵族对权力的垄断,给了平民子弟上升的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我大秦的社会活力,更是我秦军战斗力冠绝天下的根本保证。”

        “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首级计功之法极易引发杀良冒功、虐待俘虏,甚至为争功而内讧。而经过百年积累,我大秦的爵位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些泛滥,其珍贵性和激励效果自然随之下降。”

        “朕以为,这套制度本身,也确实到了需要因时制宜,加以改良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巧妙地将功劳分了出去:“而今日晚宴之上,陈平关于大国当不兴无名之师,需争取人心的谏言,恰好点醒了朕,让朕顺着他的思路,往更深、更远处做了一些延伸和构想罢了。”

        然而在赵凌心底,他比谁都清楚,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延伸一下?

        他并非比商鞅、尉缭、李斯、陈平这些绝世聪明人更高明,他所倚仗的,是站在华夏文明后世两千年的历史经验肩膀上,是见识过无数王朝兴衰、制度更迭后的依葫芦画瓢。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权贵精英,包括许多能臣干吏,其思维都有一种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潜意识里并未将普通百姓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