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凌看着冯去疾那副世界观受到剧烈冲击,几乎要逻辑死机的模样,知道有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无法在这个时代言明。

        他总不能现在就跟冯去疾大谈什么“社会主义”、“人人平等”、“权力制衡”那些远超时代的概念。

        他收敛了那份过于超前的锋芒,将话题重新拉回到可以操作,可以解决的现实层面:

        “冯老,官商勾结一事,其根源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症结,便在于官吏的选拔与地域属性。”

        “如今我大秦的官吏,多由地方举荐,且多为本地人。本地为官,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便难以避免,地方上的小地主、小豪强,天然便会依附于本地官吏,形成利益共同体。普通黔首无钱无势,自然成为被欺压的对象。”

        “而这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大秦可用之才,实在是太少了!识字之人凤毛麟角,选拔官员只能严重依赖于举荐制度,范围狭窄,极易被地方势力把持。”

        说到此处,赵凌嘴角微扬:

        “然而,此等局面,已经开始改变!”

        “朕设尚学宫,汇聚天下英才,加以培养。”

        “更重要的是,学舍正在逐步遍布天下郡县!假以时日,识字明理之人将千百倍于今日!待到人才辈出之时,朕便可着手改革官员选拔制度,不再仅仅局限于权贵举荐,而是要开辟更多渠道,让更多有才学的寒门子弟,亦有为国效力的机会!”

        “如此,从根源上拓宽官吏的来源,打破地方势力的垄断,再辅以严格的监察与律法,冯老所忧的官商勾结、欺压百姓之痼疾,虽不能根除,但形势必定会比如今好上十倍、百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