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语气变得有些痛心疾首:“而如今陛下所为,耗费海量钱财去修建那些看似无私的医馆、学舍,行此藏富于民之策,这……这与始皇帝陛下当年强调集权、强化国家机器、弱化民间私学的治国理念,几乎是完全背道而驰啊!”

        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冯去疾甚至引用了奠定大秦强盛基石的商鞅的理论,神情肃穆:“商君曾言:‘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在他看来,这些儒家提倡的德行与智慧,乃是国家混乱软弱的根源!”

        冯去疾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陛下如今鼓励教化,广建学舍,固然是仁政,其本意或许是好的,以陛下的雄才大略,也确有足够能力掌控全局,驾驭这新的局面。但是——”

        他话锋猛地一转,抛出了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富远见的问题,目光如同利剑,直刺问题的核心:

        “陛下之后呢?大秦的第三世、第四世皇帝又当如何?始皇帝陛下扫灭六国,一统宇内,功盖三皇五帝!”

        “当今武帝陛下,若延续如今之势,其文治武功,也必将是光耀千古,彪炳史册!”

        “有如此两位光芒万丈的祖先在前,后世之君主,哪怕本身亦是中上之资,励精图治,恐怕也难望其项背,其威望注定被先祖的光辉所掩盖!到那时……”

        冯去疾没有再说下去,但他那忧心忡忡的眼神,那沉重的语气,已经将他内心的恐惧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年之后,商人集团手握天下大部分财富,势力盘根错节。

        而传统的世家力量因历代皇帝的打压早已衰弱不堪,不再有能力,也不再有意愿去全力巩固皇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