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村民们重新抬起了头。老王拍了拍张老汉的肩膀:“林同志说得对!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接着干!”

        接下来的日子,林风带领大家开始补救工作。他们先把吹倒的幼苗重新栽种好,然后从峡谷的水洼里引水,小心翼翼地浇灌每一株幼苗。为了防止再次遭遇风沙,林风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在种植地周围挖一条一米深的防风沟,再用芦苇杆编织成防风网,围在种植地外围。村民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纷纷动手,有的挖沟,有的编织防风网,干劲十足。

        林风还特意从县城买来保湿剂,混合在水里浇给幼苗,帮助它们锁住水分。每天天不亮,他就去种植地查看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每一株幼苗的变化。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他又顶着烈日,给幼苗遮挡阳光,防止叶片被晒伤。村民们看在眼里,也更加用心地照料幼苗,有的甚至每天都去种植地转好几圈,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半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那些被补救的幼苗渐渐恢复了生机,长出了新的嫩芽,原本蔫掉的叶子也变得翠绿起来。种植地外围的防风网和防风沟也起到了作用,虽然又刮过几次风,但幼苗再也没有被吹倒。当村民们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时,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张老汉更是激动地拉着林风的手,眼眶通红:“林同志,活了!真的活了!咱们成功了!”

        林风看着眼前的绿色,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沙棘幼苗成活后,林风并没有放松警惕。他发现,虽然有防风网和防风沟的保护,但幼苗的生长速度比预期的要慢,而且有些幼苗的叶片还是会出现发黄的情况。他心里很疑惑,明明已经按时浇水、施肥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为了找到原因,林风每天都在种植地观察,还采集了土壤样本和幼苗叶片样本,准备再次送到县城的实验室分析。老王看到他整天愁眉苦脸的,就主动过来问:“林同志,是不是小苗又出问题了?”

        林风点了点头,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老王:“大叔,我觉得可能是水分不够,或者地下水的分布有问题。虽然我们从峡谷的水洼引水,但水洼的水量有限,而且离种植地有点远,每次浇水都很不方便,可能有些幼苗没有浇到足够的水。”

        老王想了想,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一件事。以前村里有个老井,就在村东头,后来因为水位下降,就废弃了。说不定那口井里还有水呢?”

        林风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真的吗?大叔,您快带我去看看!”

        老王带着林风来到村东头,只见一口破旧的井栏立在那里,井边长满了杂草,井口被一块木板盖着,看起来已经废弃很多年了。林风走上前,掀开木板,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拿出手电筒往井里照,隐约能看到井底有一些水的反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