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园林探幽与匠心体悟

        在杭州盘桓两日后,林风和苏婉清乘车前往苏州。相较于杭州的湖山壮丽,苏州则展现出另一种极致——园林的精巧与内敛。

        他们首先拜访了拙政园。穿过狭长的巷道,踏入园门,仿佛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亭台水榭,曲径通幽,移步换景,处处体现着“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林风对其中利用廊道、窗棂分割空间,营造“小中见大”效果的手法尤为着迷。

        “你看这扇漏窗,”林风指着一处图案精美的窗棂,“它不仅是装饰,更是一个画框,将远处的亭子、近处的竹子框成一幅活的画。我们在风园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手法,引导视线,增加景深。”

        在留园,他们被其精湛的理水技巧所折服。蜿蜒的水系串联起各个景点,动静结合,层次丰富。林风仔细观察着岸石的堆叠、植物的配置,思考着如何将这种理念运用到月湖的岸线改造和鱼塘周边的景观提升上。

        网师园的夜花园体验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月色灯影下的园林,比白日更多了一份朦胧神秘的美感,戏曲咿呀,更添雅韵。

        “光影的应用,也是营造氛围的重要手段。”林风若有所思,“风园小筑的夜晚,或许可以借鉴这种静谧雅致的灯光设计。”

        苏婉清发现,林风在园林中观察和学习的角度,与普通游客截然不同。他更关注的是布局、是手法、是背后蕴含的哲学与匠心。她安静地跟随,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往往也能给林风带来启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漫步在沧浪亭的复廊下,林风感慨道,“这些古典园林,是无数代匠人智慧的结晶。这一趟,对我们完善风园,意义重大。”

        苏婉清赞同地点点头:“感觉脑子里多了很多想法,回去可以和叶小蝶好好规划一下了。”

        杭州之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龙井茶。通过伊莎贝拉的关系,林风联系上了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一位资深茶农,姓陆,家中世代种茶制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