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个乖顺的姑娘,贴心地对令侯夫人说:“卢家祖母,范阳路途遥远,到时恐怕已近清明了。春日要升发疏泄,春分多用平补双花茶,清明时节用明前的春助阳茶,对身子有益,可以免去许多小毛病。”
令侯夫人连连点头,越看她越艳羡,对老太太道:“你多好的福气,这么可心的孙女有七个,真叫我眼热。”顿了顿又道,“我这番来,一是临行向你辞行,二是有桩事,要你多留意。近来有个小吏家的女儿,年纪与你家二丫头相仿,长得也与二丫头有几分像。汴京城里常有公侯人家办春宴,谈家女儿不去的她都去,大家都传开了,说这姑娘有谈二姑娘的风范,不像小吏家女儿,像谈家女儿。”
老太太很大度,“不过是长得像,人家赴宴,我们也不好干涉。”
令侯夫人却担心,“不和谈家姑娘一同出席,就是想借二姑娘的光。被人依附得久了,难免引发混淆,你要仔细。”
老太太只是笑着,没有放在心上。
令侯夫人又坐了片刻,见时候差不多了,便要辞过。老太太亲自把她送到门上,切切地叮嘱:“路远迢迢,万要小心。老家虽好,也要早些回来。”
令侯夫人应了,登车朝她们挥手,“回去吧,我走了。”
老太太站在台阶前目送马车走远,方才回到葵园。回来之后面露愁容,自然小心翼翼觑了觑祖母,轻声问:“祖母为什么发愁?是为那个长得像二姐姐的姑娘吗?”
老太太叹了口气,“你不知道,被人攀上名头要担风险。为人规矩还好,若是不规矩,闹出什么事来,恐怕有心人误传,坏了二丫头名声。”
自然是闺阁里的小姑娘,起先想得不深,但祖母这么一说,便也警觉起来。
老太太望着窗外的春色喃喃:“小门小户的女儿,又已及笄,接下来该说亲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