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自然是钟山那天在曹宇办公室聊天时听来的,如今在人艺内部也不是什么秘密。
汪洋一听细节这么多,反而更放心了。
作为燕影厂新一代的领导,他是个很有魄力的人,无论是筹拍喜剧电影,还是从各个地方电影厂摇人,他的目标一致就是持续扩大燕影厂在电影行业的影响力。
作为文艺圈的一名老兵,汪洋很清楚,一旦《茶馆》走出国门,凭借人艺的表演水平,只要解决了观众怎么听懂台词的问题,那绝对是能收获一大波好评的。
这样一个中外交流的典型案例,拍电影是迟早的事。
既然如此,干脆提前上马,等《茶馆》出国演出结束回国,紧接着就把这出戏拉上大荧幕,就凭电台、报纸那些铺天盖地的外交宣传,《茶馆》电影版肯定能掀起一波热潮。
想到此处,他一拍大腿,“既然是这样,那就干!明天!明天我就去找曹老!”
有了汪洋的果决,一切顺理成章。
两天之后,人艺就跟燕影厂达成了计划,安排专职导演、搭建场景、一切同步推进,力争在上半年把戏拍完,年底上映。
这期间,钟山每天来找江淮延,俩人一起研究改稿子。
《夕照街》的剧本修改并不算复杂,有了江淮延汇总的意见,稿子只用了几天就修改完毕,钟山也顺理成章地拿到了两千元的稿费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