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郑小龙的组织能力还是很强的,舞台后方不仅有模有样的挂上了简易的背景,甚至还弄了一个纸糊的牌匾挂在上面,也算是神形兼备。

        大饭厅里的舞台尺度远不如首都剧场,甚至没有幕布。

        至于服装,那更是惨不忍睹,郑小龙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黑布做了官服,至于清代的长袍马褂,干脆就都用带袖的雨衣,外面再套上一件马甲替代。

        唯一奢华的服装大约是演“慈禧”的女同学身上的旗袍。

        钟山坐在台下,看着穿着一身雨衣头顶假发辫的“谭嗣同”与一旁穿着酒店门童服装的“袁世凯”激情对线,忽然有种关公战秦琼的既视感。

        某个瞬间,他甚至怀疑这些同学带妆彩排的时候怎么能不笑场的。

        但学生的表演情绪却格外饱满。

        《法源寺》的台词大都长且拗口,学生们却说得颇为熟练,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缺乏长期的发声练习,尽管谭宗尧此前已经指导过,但演到后来,还是有几个学生渐渐哑了嗓子。

        饶是如此,两个半小时的话剧依旧有着无限的魔力,让所有围观的学生们仿佛被石化一般,根本拔不动腿。

        主要是故事中那种勇于变革的热血,以及那些经典的台词,太能打动青春年少的学生们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