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闷声赶车,青着脸跟村民寒暄两句。等进了屋,他见气度从容的许景行,迫不及待的开口:“你……你……整整三十两啊,就换了这么一张纸?”

        见张靖眼中唯有替他不值的担忧,许景行耐心解释:“张叔,这张纸便是科考的门道。朱县丞罗列的很真挚,我按着他的书单哪怕自学县试都没问题。第一本书是《大周钦定科考条例》,这书相当于军法,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战功的标准是什么,做错事处罚是什么。”

        跟后世高考大纲一样,必须得研究透了。

        “《海津地方志》帮我们这外地人融入海津,《海津官学文录》《津门团榜精选》看书名便是介绍官老爷们的文风爱好。考官喜欢什么文风,从他先前录用的考生答卷能够看出一二来。临颜真卿后练小楷《灵飞经》是在指点我们练字。”许景行道:“我认为朱县丞可靠缘由也在此,考虑我们的来历和年龄,是一步步指点我们先打好基础。”

        基础之后,学完基础的四书五经,再学官方要求必背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程颢和程颐《周易程氏传》等等,另外还有史记……

        许景行扫眼后面一连串的注疏,感觉自己脑仁都开始疼了。

        要不是为了天才这个吹出去的牛,他光看书单,都宁可走数理化,大、炮、打天下的道路。

        浑然不知许景行此刻心里烦躁着厌读书,张靖理解的点点头:“难怪都说读书门槛高。”

        许景言光听得都感觉头大,小心翼翼瞄着霸总,“读书不容易啊!”

        “没错。”许景行回应后,郑重从怀里取出两块银锭子,毫不犹豫将一块递给张靖:“张叔,这十两是给您的辛苦费。”

        “辛苦费?”张靖震惊,毫不犹豫拒绝:“你把我当什么人呢?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