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恒对李鹏威激烈的反驳似乎毫不在意,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声音依旧洪亮,带着穿透力的自信:“我判断是流窜作案,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反常迹象。”

        他稍微提高了音量,确保每个人都听得清楚,

        “第一,作案手法的‘过度暴力’与‘熟人’心理不符,如果真是熟人,哪怕有深仇大恨,通常也会有所顾忌,或者会选择更‘直接’的方式。”

        “但此案中,凶手对男死者使用了极端暴力的钝器反复击打,对女受害者则干净利落地割喉,这种混合了发泄性暴力与冷静处决式的手法,更符合某些流窜犯案分子凶残、漠视生命,且力求快速制敌的特点,他们与受害者之间没有‘人情’纽带,只有赤裸裸的掠夺和灭口。”

        “第二,现场‘刻意打扫’的疑点。我仔细观察过,凶手在离开前,有意识地清理或破坏了部分关键痕迹。”

        “如果是临时起意的熟人作案,在杀人后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很难做到如此冷静地清扫现场,这更像是有一定反侦察经验,或者习惯于作案后消除证据的流窜人员所为。”

        “第三,目标选择的‘普遍性’。村头小店,老年店主,存放现金,这些信息并非高度机密,任何一个在外围观察一阵子的陌生人,都不难得出同样的结论。不一定需要非常‘熟’才能掌握。将目标锁定为这种弱势的乡村小店,本身就是流窜作案分子常见的选择。”

        他总结道:“因此,我的建议是,侦破力量应当立刻转向,迅速对案发现场周边数个村庄,乃至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沿线村落,进行地毯式的排查走访,核心是查找案发前后出现的、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

        “我们要与时间赛跑,因为流窜作案的凶手,其最大特点就是‘动’,他很可能在得手后已经迅速逃离,甚至可能已经远离了我们青阳区。”

        章恒的分析角度刁钻,条理清晰,尤其是对“过度暴力”和“刻意打扫”的解读,让一些原本支持李鹏威的人也开始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