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万流归奉
民国十九年九月十九日,奉天城。
秋日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奉天火车站哥特式钟楼的尖顶上。
七点整,当沉重的铜钟敲响第一声,一列来自天津方向的专车喷吐着浓烟,缓缓驶入站台。
这列挂着八节专用车厢的火车,载着首批受邀参加"国民救国会议"的华北教育界、工商界代表,历经十六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这座正在书写历史的城市。
平津著名报人陈敬轩提着沉重的皮箱,随着人流走下火车。
他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因长途旅行而布满血丝,却难掩其中的好奇与审视。
"此次国民救国会议,大会定于28日正式召开,而相关活动自20日起,便已陆续展开,包括专题座谈会、主题展览、实地参观调研等一系列配套安排。"
"虽然行程紧凑,但还好将将赶上了,我一定要好好观察一番,看看这个‘新东北’到底是什么气象!"
作为一名在《大公报》笔耕十余年的资深记者,他见证过直奉战争的硝烟,记录过易帜的复杂博弈,也目睹过南京政府的日渐腐化。
此次北上,他带着三分期待、三分疑虑,还有四分知识分子特有的审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